
陶刻
陶刻,是紫砂壺最為常見的裝飾技法之一,是一種融合金石、書法、繪畫、歷史、文學、美學等諸多學問的綜合藝術形式。這種在紫砂表面刻上畫與話的技藝,能夠讓原本只具備實用功能的紫砂壺、變得更具觀賞價值。...
陶刻簡介
陶刻,是紫砂壺最為常見的裝飾技法之一,是一種融合金石、書法、繪畫、歷史、文學、美學等諸多學問的綜合藝術形式。這種在紫砂表面刻上畫與話的技藝,能夠讓原本只具備實用功能的紫砂壺、變得更具觀賞價值。
說起紫砂陶刻,不得不提起清代西泠八家之一的陳曼生。由陳曼生設計、楊彭年制作的“曼生十八式”,歷來都是紫砂愛好者夢寐以求的珍品;而這些曼生壺除了造型簡約、古樸典雅之外,入木三分的書畫陶刻也是令人稱道的亮點之一。
到了近代,以“紫砂七老”為首的老藝人創造了紫砂藝術的高峰。其中“左腕道人”任淦庭則是一位紫砂陶刻大家——在紫砂作品上刻畫山水、花鳥、人物,以及楷、草、隸、篆、骨文等各種書體,是任淦庭的絕活,對紫砂界、美術界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普通的書畫不同,在紫砂陶上進行刻畫顯得更為立體、難度也更大——在砂質、弧面的紫砂作品上面采用刀具進行創作,不僅要注意刻畫內容如何,還需要充分考慮與紫砂壺本身的協調性;只有當刻畫內容與壺體形成自然協調的效果,才是錦上添花的裝飾技法。
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