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捂灰
捂灰簡介
捂灰是老的說法,之所以這么叫,可能一開始是為了掩蓋沒有燒制好的壺的成色或者是因為在制作過程中要用柴草灰將壺捂嚴實的緣故。從化學的角度說,其實運用的還原燒的原理。
紫砂泥的著色元素主要是鐵,紫泥、朱泥經燒成后壺色為紫褐色和紅色。捂灰的作用就是將紫紅色變成黛色,這是由于其中的鐵元素在不用狀態下呈色不同。第一次燒成是在有氧環境中鐵元素和氧充分的反應變成氧化鐵,為紫色或紅色,而捂灰是在缺氧情況下燒成,鐵元素與木炭粉即碳元素發生反應,碳結合了三氧化二鐵的氧離子,變成二氧化碳逸出,氧化鐵被還原成氧化亞鐵。由于氧化亞鐵呈玄色,所以捂灰的作品呈黛玄色。
還原燒早已是陶瓷制作中很成熟的工藝。有些壺藝師為了追求不同的色澤效果,會將自己的一些壺進行捂灰處理。
以往一般采用谷糠做填充物材料,現在通常用木炭粉,就是將第一次燒成后的茶壺放入陶缽內,用木炭粉等物填充,使壺與空氣完全隔絕,溫度控制在1000℃以下。
捂灰對火溫要求比較特殊,不是任何泥料都可拿來捂灰的。底槽青泥料捂灰,顏色黑里透青,青中泛藍。朱泥結晶程度高,捂灰成功的幾率極低。泥料差的,在捂灰后一般會產生“花壺”現象,捂不出效果來。只有泥料好的,才更好看。
捂灰壺在二次燒制過程中沒有添加任何有害的化工原料,只是利用鐵元素改變了存在的形式而引起顏色變化。捂灰壺,光彩豐碩,質感平滑,顆粒感強,泡養以后可以達到墨玉一樣的效果。因為稀少,許多藏家非常愛收藏。
不過也要注意:由于捂灰工藝難度較大,成品率低,有人便用化工料配制近似捂灰效果的仿捂灰泥料,這種泥料質感差,顆粒感差,顏色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