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力陶手杭杰亦視品梅為雅事。作為上海文史館工美研究社特聘研究員,杭杰對梅的理解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視角,他也將這一份文儒之氣盡情揮灑到紫砂壺中。這款《暗香》,從壺名到銘文俱未提到“梅”字,卻是處處在說梅、品梅。
壺名來自北宋林逋的《山園小梅》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全詩只用意象來表現梅花神清骨秀、幽獨閑靜的氣韻。《暗香》壺亦用此法,通身不見大面積梅朵刻繪,只從細枝末節來點題。壺流、壺把皆雕塑成老梅枝狀,其疤結橫陳、裂縫衍生,寥寥幾筆將梅樹的蒼古遒勁、堅韌不拔表現得淋漓盡致。壓蓋平滑光凈,壺鈕塑成梅樁之形。斑駁蒼老之余,根底部卻伸出一枝小小的梅條,幾朵清俊的梅花或含苞或盛放,似從絕境中伸出一線生的希望,令人在嚴冬感到別樣的生機和蓬勃的生命力。壺身上刻銘“一枝可清天地心”。
壺名來自北宋林逋的《山園小梅》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全詩只用意象來表現梅花神清骨秀、幽獨閑靜的氣韻。《暗香》壺亦用此法,通身不見大面積梅朵刻繪,只從細枝末節來點題。壺流、壺把皆雕塑成老梅枝狀,其疤結橫陳、裂縫衍生,寥寥幾筆將梅樹的蒼古遒勁、堅韌不拔表現得淋漓盡致。壓蓋平滑光凈,壺鈕塑成梅樁之形。斑駁蒼老之余,根底部卻伸出一枝小小的梅條,幾朵清俊的梅花或含苞或盛放,似從絕境中伸出一線生的希望,令人在嚴冬感到別樣的生機和蓬勃的生命力。壺身上刻銘“一枝可清天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