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紋妙器:徐飛《至順》
徐飛
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
徐元明大師弟子
2007全手工制陶大賽一等獎獲得者
首屆“景舟杯”銀獎得主
龍德堂工藝美術總監
優秀青年陶藝家
1973年生,自幼受外祖父范氏林源制壺的熏陶。高中時得益于老師俞榮駿的美術基礎,畢業后從師學習紫砂陶藝,其間制壺技藝日趨完美,工藝嚴謹而不拘一格。擅長純手工制作各種花貨素器。后拜徐元明大師為師,又得蔣蓉大師的指點,所創作品觀古鑒今,廣集眾家之長,精益求精。為拓展藝術之路,入讀工藝美術大專及本科,深造工藝美術理論與實踐。從理論出 發,以實踐為基礎,全面完善自身的審美觀、藝術觀。
在素材主旨提取、選擇的基礎上,以內涵意蘊來提升整把壺藝術品位和藝術風格的理念是徐飛老師的制壺宗旨。他曾受蔣蓉大師指點,親眼目睹大師摶泥捏塑的高超技能,親耳聆聽她的諄諄教誨,并得到她的技藝指點和習作評點。蔣蓉大師告訴他:
要深入生活、親近自然,善于發現美、提煉美、塑造美。動手時,要心無旁騖、心手合一,注重形態與神韻的表達,使形為神生、神為形動。
由此,徐飛在藝術實踐中,將動物、植物、花果等自然形體,經過藝術提煉、創造,運用于紫砂作品之中,造型逼真,融合藝術美感與自然生趣,形象色澤及表面肌理都有妙趣天成之感。具體到“竹”形壺的創作,他覺得壺藝家要通過心與物的交融而創造,并進入形與神的審美究竟,從而實現造型形態生動與內在精神高雅的完美融合,讓紫砂藝術的生命鮮活起來,永駐清新、永葆青春。
在不斷地學習、感悟中,徐飛對紫砂藝術有著更深刻的理解,他認為,藝術是發現、提煉、厚積薄發;技術是千錘百煉、功到自成。紫砂壺是文化和技藝共同積累的結果,技術是藝術的基礎,而藝術能給人們精神上賞心悅目的享受。
2006年《飛黃騰達》榮獲首屆“希望杯”紫砂壺藝大賽二等獎
2007年《無求》在手工制陶技能大賽中榮獲一等獎
2008年《佛心壺》《知足壺》《三友提梁壺》均在中國紫砂工藝作品大賽中獲優秀獎
2009年在首屆中國(宜興)紫砂原創專利作品評比活動中,《熊貓壺》獲一等獎,《福緣竹》獲二等獎。
2013年榮獲陶都宜興優秀青年陶藝家稱號,并在陶藝節現場全手工制壺表演。
2014年應宜興陶瓷實訓基地之邀,聘為基地手工制壺班培訓輔導老師
2015年參加“景舟杯”全手工制壺大賽獲中級組銀獎。
《至順》
徐飛老師最喜歡的一句話
是“人到無求,即滿意常樂也”
至情至性、無欲無求
知足常樂才能安常履順
即使風雨滿路 亦可否極泰來
作品整體造型古樸中有飄逸
敦厚而不失輕快、明朗
風吹過只在空間留下形狀
卻未能撼動端雅的身姿
縱向筋線整齊規律地排列
有勁竹的意象和虛心有節的內蘊
將竹的造型簡單化、抽象化
以極簡的線條鋪設與修飾
似在表達只要保持簡單純粹的心
人生處處皆順遂
線面組合飽滿而具張力
安靜無言中帶著生命的動感
作者以豐沛的人生感悟來塑型達意
詮釋充滿詩情畫意的灑脫情懷
從容自若、氣度風采梵行
作品筋線隨型而設、深淺自若
紋路明晰、外鼓內漲
每一拋物線面都力度均勻
像流動的泉水般生動自然
盡現紫砂筋紋器之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