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下的吉祥寓意——厲上清《福器壺》
省名人厲上清的《福器壺》不僅是一把茶壺,更是一件融合了傳統工藝與現代創意的藝術品。這件作品以其獨特的工藝和設計,吸引了眾多壺藝愛好者的目光。
壺身的九條鱖魚刻繪,不僅是刻繪技藝高超的展現,更是對生活美好的寓意。每一條魚都栩栩如生,仿佛在水中游動,給人以生動活潑之感。這樣的刻繪不僅需要深厚的繪畫功底,還需要精湛的雕刻技巧,可見厲上清老師在藝術上的造詣。
《福器壺》的泥料選擇也極富考究,黃龍山老清水泥因其優秀的可塑性和溫潤的色澤,被視為制作茶壺的佳料。600cc的容量適中,既能滿足日常使用的需求,又不失為一件收藏佳作。
壺嘴的設計胥出,保證了倒茶的流暢性,而壓式口蓋的吻合度極高,既便于使用又增添了整體的美觀。橋形鈕和曲折壺鋬的創新設計,使《福器壺》在傳統壺型的基礎上顯得更為別致和新穎。
整體來看,《福器壺》不僅是一件實用的茶具,更是一件能夠欣賞和收藏的藝術品。它不僅承載著傳統文化的精髓,也展現了現代工藝的創新精神。對于喜愛茶文化、藝術品收藏的消費者來說,這樣一件作品無疑是非常值得入手的。
厲上清
厲上清,男,1979年出生,2018年高工,高級鄉村振興技藝師,首屆中國紫砂裝飾大獎賽金獎獲得者、宜興市十佳青年陶藝家。先后師從果興大和尚,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鮑志強先生,山東曲阜師范大學教授烏峰先生。所制作品風格清奇,自成一家,具有非凡而獨特的藝術魅力,深受市場和紫砂收藏者歡迎。其諸多作品被國內十幾家藝術媒體收錄或連載,國家大型月刊《收藏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雜志,曾對其人其藝做過多次專門報道。
藝術之路及作品特色
他的作品重意境,初始秀氣,后一改為高古冷逸。陶刻技藝全面,所使用技法以線為主,以刻為本,陶刻一體。難度極大,并極具個性化。作為當代宜興工藝美術陶瓷的延續者和傳承人之一,他的作品最能適應時代的需求,迎合當代人的審美理念,他傳承經典并力圖賦予紫砂新的生命,具有鮮明的個性與地域文化特征。其技法受其恩師鮑志強的影響,源于對生活中自然界山石樹木紋理的深刻理解及對書法藝術線條表現意義的心摹手追。推崇石濤“線乃萬法之根本”的觀點,認為“線條”是中國書畫藝術的一條了不起的“命脈”,并為完善自己個性化藝術語言而鍥而不舍地努力著。
厲上清紫砂壺收藏價值,集傳統造型繼承和時尚文化元素相融合,既有“雄偉勁直、豪放雄渾的陽剛大氣之美”,有具“柔婉幽遠、飄逸含蓄的陰柔纖細之恬靜”。以其“圓”、“穩”、“勻”、“正”的藝術風格和“色澤自然素雅、器形古拙和諧、氣韻靈動高貴”受到一些文人雅士喜愛。每年由他手工制作的幾十件作品大都以較高的價值被收藏者和文人雅士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