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宜興人如何養壺
壺友們都知道,好壺一定是要養的。天下茶葉這么多,各人偏好不同,究竟用什么茶養壺更佳呢?
宜興是紫砂壺的故鄉,因為宜興的紫砂壺太有名了,以至于很多人把紫砂壺當成了宜興的代名詞,認為宜興只盛產紫砂壺,卻不知道宜興也是茶的故鄉。宜興紅茶就像是深藏閨中的少女,不被人注意。然而,宜興當地人卻最愛用宜興紅茶養壺。
宜興的紅茶具有獨特的栗香和熟果香、鮮濃醇厚的滋味,讓所有喝過的人難忘。特別是用宜興本土產的紫砂壺沖泡出來的宜興紅茶,不但茶湯紅艷明亮,而且用茶養出來的紫砂壺也光鑒可人,讓人愛不釋手。
宜興,作為中國最享盛名的古茶區之一,所產陽羨雪芽久負盛名,后增陽羨紅茶。其先有綠后有紅的發展軌跡與中國茶葉加工方式演變相一致。東漢史書《桐君錄》中就有最早關于陽羨茶的記載,曰“西陽、武昌、晉陵(即宜興)皆出好茗”。在三國孫吳時代,孫權一直在陽羨當政,當時的宜興茶也隨之名馳江南,稱為“國山茶”。
唐茶圣陸羽為寫《茶經》對陽羨南部山區考察稱陽羨茶“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上,筍者上,芽者次”,稱之“芳香冠世產,可供上方”,更使其名重一時。
至宋代,陽羨茶不僅深得皇親國戚偏愛,文人雅士也甚是喜歡。大文豪蘇軾曾擔任湖州刺史,與宜興聯系較多,后又被貶,居住在宜興,與宜興的茶和茶壺結下了不解之緣。
明清時期,隨著生產和經營上的逐步成熟,宜興紅茶已經成為百姓人家中的生活必需品,深入鄉里,享譽民間。
宜興紅茶于每年清明前后至谷雨前開園采摘,現采現制,以一芽一葉及一芽兩葉為主。茶形條索緊細有毫,色澤烏潤。
取山泉水煮沸,泡入新紅茶,當水與茶交融的一瞬間,你一定可以聞到來自沉寂了整個寒冬的茶葉所帶來的沁人心脾的香味。
蓋上紫砂壺蓋,讓紅茶與紫砂細膩交融,幾分鐘后,宜興紅茶已脫胎換骨,除了沁人的香氣外,更多了一份來自歲月的厚重與沉穩。
這種帶著文人氣息的茶,光聞香也會使人沉醉,端起茶杯,細細品味——香,不是一般的香;苦,卻是帶著甜味的苦。午后,沏一杯宜興紅茶,滋味游走于唇齒之間,茶香四溢,縈繞于身邊,如絲如縷,頓覺身心舒暢。
有人說,紫砂壺天生就是為紅茶準備的。被茶和水滋養久了,紫玉金砂便展露出它骨子里的那份潤澤通透,純樸靈動,美妙無比,讓人欲罷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