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萬元級別藏品重器推薦
紫砂壺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有的價值可達十萬百萬,今天就專門來盤點一下我們福道堂萬元以上的紫砂壺,看看有沒有你喜歡的?
湯鳴皋《和掇》
作為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名人的湯鳴皋,從藝幾十載,得毛龍汲、潘春芳、林士岳等多位現當代大師教導、指點,受益極多。專業論著多,作品獲獎無數。
似玉仙人,三載相見,西湖清客。擷不碎、一團和氣,只伊消得。.......所謂“和掇”,便是有“一團和氣”之意,因此整器十分的圓潤。掇只,“千金之壺”。經典“大亨掇只壺”相傳開來,此“和掇”造型卻小巧玲瓏,可愛至極。緊縮的小壺蓋是其精妙之處,整器因壺蓋將可愛展現的淋漓盡致。半圓的壺蓋加之珠圓玉潤的壺扭,點線之間無不彰顯其魅力。壓蓋的唇線十分輕盈,子母線口蓋吻合嚴密,壺柄微微上抬后又優雅滑下,形成一條圓潤飽滿的曲線,優雅大方。一面刻肆意生長之翠竹,細枝粗葉,遠近合宜。另一面為鳴皋老師的落款,刻“鳴皋并刻”四字,足見其制刻全能工藝,雖為小品,卻小的精妙,小的可愛,如此藏品,不容錯過。
謝永新《小六方》
作為“優秀中青年陶藝家”,“紫砂制作藝術傳承人”,兩屆宜興全手工制陶大賽一等獎獲得者的謝永新,專制方器,以絞泥、冰紋最為擅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家藏優質底槽清手制端方沉穩,恢宏大氣。搭配高致的銘文書畫,盡顯文人氣息壺身六方,上豐下斂,棱線清晰有力。壺肩平坦,壺口飾六角邊條。壓蓋六方,面面俱到,嚴絲合縫。壺鈕呈小六方型,上大下小,與壺身相映成趣。直流嘴自壺身胥出,昂揚有勁;正耳飛把自壺肩至壺下腹,六棱清晰。作品所有棱線均細致地做了倒角處理,更顯精雅。壺身銘篆文“一柱芳碣玉裕華”刻繪山石木枝,枝節遒勁石塊嶙峋,一只鳥兒立于枝上引頸而望,姿態活靈活現?!缎×健肥侵x永新老師的閉關作品,方器般剛正不阿、耿直率真的個性是他對紫砂藝術執著認真的態度,是其作品實用價值、藝術價值及收藏價值的保證。
馬永強《子冶石瓢(老良刻)》
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馬永強,師從研高陳洪平。他紫砂技法全面,設計構思新穎,擅長提煉創新傳統作品。作品廣采博取,頗具藝術價值和現代紫砂人文氣息。
年少無知,樂而忘返。心有所屬,鳥倦知還。子冶石瓢一直以來都是文人壺的代表,由楊彭年和瞿子冶創制,作者的這把子冶石瓢雖與傳統無異,但卻顯現出其極高的工藝水平。仿形容易,但是仿出其神韻卻很難,壺身由美術大師老良刻“鳥倦知還”,繪鳥兒兩只,一只老母等待正在歸家的孩子,與文字相呼應。意味深長,意境深遠。
陳洪平《汲泉》
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紫砂中青年陶藝家,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陳洪平。1959年生于江蘇宜興潛洛村,20世紀80年代初從事紫砂制作。1993年參加北京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進修,在宜興方圓紫砂工藝有限公司紫砂研究所從事紫砂陶藝專業創作。2000年獲中國工藝美術學會“中國紫砂中青年陶藝家”榮譽稱號。
篝火就炊朝甑飯,汲泉自煮午甌茶。閑游本自無程數,邂逅何妨一笑嘩。……客至汲泉烹茶,撫琴聽者知音。上泉之水,于人則滋養身心靈,于茶則喚醒醇凈香,能汲上泉之水品茗聞香乃茶與人共樂之事。壺以泉為題,一則器皿以井為形,二則以泉侍茶為上品,三則是指藝人的生命之泉,以壺為樂,予人以樂。原礦朱泥為料,壺表微微褶皺,光澤致密清和,觸感滑潤細膩。汲泉壺,壺中不只只是茶,更是豐富的知識和文化。
桑黎兵《南瓜》
2010年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桑黎兵,1960年生于宜興,“中國紫砂十二精英”之一,現為江蘇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兼職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茶文化研究會兼職教授,河北省紫砂陶藝協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紫砂藝術學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江蘇陶藝專業委員會會員。
形意相依瓜韻濃,田園情趣盡壺中。南瓜的外形本就與紫砂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作者的這把《南瓜》壺更是將這“妙”體現到了極致。壺身豐滿圓潤,腹部鼓出,肩頸一體,蓋身一體,蓋中央微鼓向上。瓜藤形圈把與壺嘴前呼后應,壺鈕為南瓜的蒂把造型,彎折可愛,恰與壺身整體造型形成巧妙對應,構成完整南瓜狀。仍有一只嬌小瓢蟲趴于瓜葉之上,這不僅是作者南瓜壺的一種經典,更是充滿了濃郁的田園氣息,惟妙惟肖。以此壺品茗,不由身心愉悅,仿佛置身田園深處,怡然自得之感隨即涌上心頭。
當然,我們福道堂還有許多的藏器,不知道以上幾款是否有你喜歡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