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給福道堂的壺友最強福利——獨家定制款紫砂壺
這把『德鐘』壺以傳統德鐘壺形為基礎,通過毛建韋和杭杰兩位大師的精心合作,賦予了它新的生命。德鐘壺形源自清朝,以其端莊、穩重、古樸的特點深受壺友喜愛。而此次合制的『德鐘』,不僅保留了這些傳統特點,更在細節上展現了作者的巧思和創新。
毛建韋,他的作品以精湛的技藝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著稱。在這把『德鐘』壺的制作過程中,毛建韋充分發揮了他對紫砂泥性的深刻理解和對壺形線條的精準把握。從選泥到成型,每一個步驟都傾注心血,確保了這把壺的完美形態。
杭杰,一位在紫砂壺刻繪領域內獨樹一幟的藝術家。他的刻繪作品以細膩的線條、生動的形象和深刻的意境受到廣泛贊譽。在這把『德鐘』壺上,杭杰巧妙地將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融入壺身,通過他的刻刀,文字風骨躍然壺上。
柴燒是一種古老的陶瓷燒制方法,它的獨特之處在于利用木材作為燃料,通過自然落灰和火痕在作品表面形成獨特的釉色和效果。這把『德鐘』壺采用了柴燒工藝,使得壺身表面呈現出豐富的色彩變化和質感層次,每一處落灰和火痕都記錄了火焰與泥土的對話,使得這把壺更具有一種原始而自然的美感。
毛建韋與杭杰合制的這把『德鐘』壺,不僅是一件實用的茶具,更是一件集傳統工藝、現代創新與藝術美學于一體的杰作。還有感興趣的壺友速速和我們聯系哦!
毛建韋,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1981年出生于江蘇宜興丁蜀鎮,1998年師承袁門。在師傅袁國強、袁小強教導之下系統學習創作、設計,精于各種光器制作技藝。2015年首屆“景舟杯”手工制壺大賽中,他的作品“僧帽”壺獲得初級組金獎。
藝術之路及作品特色
毛建韋,宜興屈指可數的80后高工。1981年生于丁蜀鎮前墅村古龍窯邊的他,從小耳濡目染紫砂陶。師從袁小強,袁國強學做紫砂壺,初始時因天性好動,根本無法安心端坐泥凳。師長將其送入部隊鍛煉,在嚴明軍紀的管束下,毛建韋性格日漸沉穩、成熟;重返泥臺后開始真切地愛上了紫砂藝術。
跟著袁小強,袁國強兄弟,毛建韋做過各種各樣類型的紫砂器,紫砂花瓶、香爐、花盆、碗都是全手工成型。在這樣的環境和嚴苛的訓練下,他的全手工制壺技藝鍛煉得爐火純青,成為一名真正的實力派制壺高手。一般紫砂方器在傳統中是用鑲接泥片的方式制作,而毛建韋則采用整條泥片如圓器一般用泥拍子拍打成型。他說,這樣制作出來的方器方意中帶著渾圓,張力十足,而且線條顯得不生硬,充滿鮮活力。
恩師曾告訴毛建韋,“必先有人格,方有壺格”。毛建韋一直把這句話當成座右銘,并把這思想融入到他的生活態度和創作方式中去。可能也因如此,他的紫砂壺能化圓為方,方中寓圓,彰顯出一種大氣、豁達、灑脫和美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