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景舟到底有沒有師父
顧景舟大師在壺藝上成就極高,技巧精湛,世稱“一代宗師”、“壺藝泰斗”。他的一生桃李遍天下,春風化雨、師恩情重,造就了很多紫砂名家,影響了一代紫砂人的成長。我們時常能知道誰是顧景舟的學生,可是你知道顧景舟的老師是誰嗎?
在介紹顧景舟的資料文字中常常可以看到“在家繼承祖業隨祖母邵氏制坯,亦承襲家中制壺客師的決巧”這一段。文中提到的制壺客師指的就是【龍溪山人】儲銘。
1933年,儲銘應顧景舟的父親顧炳榮之邀,赴其家當客師,制壺兼傳授顧景舟壺藝,輔導顧景舟制壺歷時兩年之久,將其拿手壺款「洋桶壺」、「矮石瓢」、「掇球」、「如意仿鼓」等傳統款式,傾心傳授。
由于儲銘制壺一絲不茍,講究泥料配置與工具制作,顧景舟早年就嚴守師訓,在泥料配置與工具制作上下功夫,奠定了顧景舟成為一代紫砂大師的基礎技藝。而這正是拜儲銘之教。
儲銘(1881-1937),顧景舟的老師。初名臘根,江蘇宜興西鄉盛塘橋人,生于龍溪山,號大匠巨人,龍溪山人,以制牛蓋洋桶壺出名。15歲至宜興蜀山,拜當地制壺藝人為師,研習書畫、陶刻,因天資聰慧,勤奮好學,猶善制壺,20歲后即以制作紫砂洋桶壺成名。
1906年被上袁“藝古齋主人”趙松亭聘為技師,制作茗壺“如意仿古”、“矮石桃”、“線圓”、“梨形”等傳統款式。清宣統年間,儲銘受聘于「陽羨紫砂陶業公司」,專門制造高檔拋光鑲銅的外銷紫砂壺,因工藝精湛制作嚴謹,榮獲「南洋勸業會」優勝大獎。
1930年代后,儲銘的聲名更盛,許多公司商號皆向其訂制紫砂壺胚,尤以洋桶壺最受歡迎,而被時人稱為「洋桶王」晚年曾受收藏家之邀,在上海制作仿古器兩年,后因世道變故,嗜酒成性,1937年逝于西鄉家中,其代表作有洋桶、矮石銚、合菱、線圓、扁腹、德鐘壺等。
雖然如今儲銘的名字或許已經被人淡忘,大家能記得的只有紫砂泰斗顧景舟,可相信他們在乎的并不是這些,他們真正在乎的是紫砂藝術能否一代一代傳承下去,能否發揚光大,永不被世人忘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