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堂】撐起了朗紅這片浩然的天
“浩然堂”款瓷片從裸露胎質和青花發(fā)色來看接近康熙朝,但一般認為“浩然堂”三字單行楷書款瓷器最早始于雍正。
郎窯紅稱為“千窯一寶郎窯紅”色當居色釉之首,釉色鮮紅如血光亮潤透,象征盛世風骨。而這能讓乾隆皇帝題詩贊美的郎窯紅,以明艷濃郁的鮮紅之色,盡顯東方之美。
郎紅的制作,乃泥里來,火里去。幾經鑄模修葺,共7道精致繁瑣的工序才能完成,且主要依靠匠人手工制作。
脫口:器物口沿呈一環(huán)露白,界限分明,如火山雪頂。
垂釉:釉料順器而下逐漸垂流,囤積于底足,凝聚出俗稱“雞翅足”的羽翅狀紋理。
牛毛:郎紅釉色并非純紅,深淺濃淡,層次分明,紋如牛毛,流光溢彩。
開片:郎紅釉面特有冰裂紋,與火焰般的紅色交相輝映。郎紅開片具有持續(xù)性,開窯后兩三年內仍能聽到細微清脆的開片之聲。
郎紅之紅不同于明宣德年間紅釉,上好的郎紅色調沉、濃、麗、艷,美妙異常。釉面光潔透亮,有玻璃質感,但摸起來卻像玉一樣溫潤。茶湯入杯,杯中好似紅霞映水,光彩動人。如果你的生命中注定要有一只紅杯子,那么它一定非“郎紅”不可。
馮廠長,本名馮金元,青白瓷非遺傳承人。江西土著,三代制瓷。浩然堂傳承官古器戶,取“浩然英雄氣,塞乎天地間。”之意。經年累計,已形成青白瓷、郎紅、山祖青、冰梅等諸多系列,尤在青白瓷傳統(tǒng)原料加工技法上,得古法韻味,開今人新風。在業(yè)內受到廣泛關注,稱為景德鎮(zhèn)制瓷新生代代表人物之一。
浩然堂傳承人馮金元之弟,自幼跟隨馮廠長學習陶瓷燒制,得馮廠長將郎紅技藝傾囊相授,千百次對釉料的試驗,執(zhí)著追求郎紅的極致觀感體驗。多年來,跟隨馮廠長前往各大博物館認真細致的比對真品,尋求郎紅技藝的高峰;同時拜訪各地郎紅收藏家,交流郎紅燒制經驗。自身潛心勤奮鉆研十余載,對郎紅的燒制日益精進。不惜廢萬品,終得一窯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