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致,渾然天成——澎湃老師《金砂明爐》
提起明代,人們腦海中浮現的是宜興紫砂藝術的輝煌時代,而在紫砂壺的世界里,時大彬是一位備受尊崇的宗匠。最近,我們與紫砂藝人彭湃合作,他制作了一件仿明代“宣德爐”形設計的紫砂壺,名為《金砂明爐》,這把壺真正地展現了明代的獨特韻味。
《金砂明爐》由彭湃老師選用黃龍山原礦底槽清老泥制作而成,完全采用明清時期的手工制作技法。壺體造型簡潔凝練,金砂鋪面,散發著一種古樸而又清新的氣息,線條流暢,仿佛是自然而然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壺嘴呈直流上翹的形狀,挺拔自然,水流暢順;壺把的耳形設計端莊自然,輪廓清晰,線條流暢而過渡自然;直嘴和耳把相得益彰,相互呼應;壺蓋層次感強,上面鑲嵌著一個經典的橋壺鈕,別致而又充滿生動情趣;壺底的三足鼎立,古樸而又富有歲月的痕跡。
靜靜地觀賞著這個壺,仿佛可以看到優雅莊重的壺中飄散著裊裊青煙,讓人心曠神怡,仿佛進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境界,令人陶醉其中。
這款壺真的值得珍藏。彭湃老師的鋪砂和嵌砂工藝是他從父親彭耀年那里學得的家傳技藝。在紫砂壺坯體成型之后,還保留一定的濕度,然后將研磨好的砂顆粒鋪撒在濕坯表面,再利用工具將這些顆粒壓入坯體表面,使壺表面顯得粗獷古樸。
《金砂明爐》這款紫砂壺以其明代風格的獨特之美,展現了彭湃老師的精湛工藝和對紫砂壺藝術的熱愛。無論是作為收藏品還是日常使用,它都能帶給人們一種獨特的審美享受和情感共鳴。在這個紫砂壺的世界里,我們仿佛能夠感受到明代的風華絕代,讓人心生敬畏和向往。
彭湃,紫砂五寅之一,擅鋪砂工藝裝飾。另外四位分別為青年新銳陶手程文兵、龔杰、邢正虎、劉夢愛。1986年出生于江蘇宜興紫砂制壺世家,2017年助工。祖父彭淦生50年代初首批與任淦庭、裴石民、吳云根、王寅春、朱可心、顧景舟、蔣蓉等七大老藝人一起創建蜀山陶業合作社,父親彭耀年先生為紫砂界原創型資深藝術家,從小的耳濡目染,使他自幼便對紫砂懷有一份摯愛之心。
大學畢業后,他便開始了對紫砂藝術的漫漫追求之路,先后師從魯文琴與正高陳國宏學習全手工制壺技藝,刻苦踏實,勤奮好學。為了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專業素養,2012年進入南京師范大學工藝美術學院進修,儼然是新一代學院派和實力派緊密結合的新生代陶藝家代表。
作為紫砂文化傳承的年輕一代的代表,彭湃始終堅持踏實二字,從做人做事到做壺都拒絕浮夸之風。在他的生活中,泥料選礦、手工煉泥、全手工成型、壺體的造型設計、工藝裝飾,到作品燒成及火候溫度的掌握等都必須親力親為。做好每一步,才能做好壺。他腳踏實地的踐行著傳承傳統紫砂藝術創作工藝、創新現當代時尚文化紫砂創作風格、弘揚傳統文化藝術精髓。
土生萬物,境由心造;烹茗問道,摶泥塑壺。他總是安安靜靜的徜徉在五色土的世界中,用那一把坭演繹著一部部傳奇故事,也將自己最深沉的情感蘊含于作品中。而今的他年輕而富有朝氣,飽含著龍窯火一樣的熱情,沉浸在紫砂藝術創作的海洋里,持之以恒,鍥而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