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老紫砂壺值錢卻少有人收藏
老壺即為老舊的紫砂壺,是指從至少制壺時間在八年以上的紫砂壺,特別是那些大多數在幾十年前制做的。一些罕見的作品可以追溯到清末到民國前后,當然有些說話明朝甚至更久的,今天不做討論。這些早期的紫砂壺現在其中大多數是被私人收藏。這里指的老舊壺,不是那種現在市面上的仿古壺或者翻新壺,它是多年前老師真正用心制做的杰作。
因為老壺都是多年前制做的,總體數量是固定的,且無法被復制。目前在紫砂壺的交易市場十多年以上的老壺也是很少的,其中絕大多數已經被收藏家囤起來了,我們在各地一二線城市的專賣店或者展廳也能看到一部分,但是價格著實很高。老壺應為其稀缺性并且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可以世代相傳。以此它具有很高的收藏屬性。另外,從飲茶的方面講,茶壺的時間越長,茶壺就越能發揮出茶香味的濃郁程度。
大多數早期的紫砂壺都是用宜興本地原礦泥料制成的。十年之前,紫砂茶壺的產量遠遠低于今天。品質較好的泥料在一開始就非常普遍,甚至你想找個化工泥都找不到。所以做壺的老師無疑也會選擇較好的泥料來制作紫砂壺。
所以,首先是老壺的泥料都是比較不錯且有保障的,再經過多年的沉淀和養壺,老鍋的泥料也會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和韻味。
另外,絕大多少老的紫砂壺都是用全手工制成的,而且都是注入了制壺老師的天賦和汗水。當產量很小時,制壺老師可以耐心地花幾個月的時間來完成一個紫砂壺,真個紫砂壺就會顯得比較獨特、自然和獨具匠心。
真正的老紫砂是具備收藏價值的。
上百年的時間沉淀,讓老紫砂褪去了火氣,哪怕當年只是一件普通的實用器,但漫長的歲月讓它沾染上很多前人的痕跡,成為“有故事”的茶壺。在這點上,老紫砂已經具備了收藏價值。
老紫砂的泥料種類很多,海棠紅、朱砂紫、定窯白、冷金黃、淡墨、沉香、水碧等,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紫砂的收藏價值。
老紫砂那時候還沒對它們定義壺型,藝人一般做壺都是隨心而欲,沒有拘束,自由發揮,所以老紫砂的壺型都是獨一無二的,這點又增長了它的收藏價值。
如果你一定要收藏老紫砂,建議你收藏一下幾個時期的老紫砂。
明末清初,紫砂開始了從實用器向藝術品轉換,具有一定的意義。
乾隆時期,那時候是紫砂巔峰時期,乾隆宮廷開設造辦處,專門打造紫砂素胎,所以存在很多精品。
嘉慶、道光年間,文人的價值在此階段體現得更加鮮明,是紫砂藝術的文化附加值發揮到極致的時期,所以也具有一定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