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瑯華彩結合描金工藝,玨窯精品紫砂壺賞析
琺瑯,最初只是裝飾在杯子上的工藝,后經紫砂藝人汪慶紅老師與玨窯首次合作,將這種充滿異域風情的工藝裝飾在了紫砂壺上,更是別有了一番風采,琺瑯華彩結合描金工藝,這些玨窯精品紫砂壺快來一睹為快吧!
《無量壽佛(容天)》
精選家藏紫茄泥制成的此壺,細膩柔和,色澤厚重,底蘊深沉。該壺型為容天,具有大肚能容天下之意,氣勢恢宏。壺身偏扁,古樸典雅。壺身正面繪羅漢,金線勾出輪廓,線條流暢自如,羅漢坐于云端,衣衫褶皺自然,神態閑散,彩釉繪出形體,顏色過渡自然,對比鮮明;反面書“無量壽佛”,個性鮮明,禪意幽幽,賞玩皆宜。
《花團錦簇》
此款石瓢周身皆以圓弧線條構成,線條利落明確,起承轉合交待清楚,下以三圓足支起全身,使壺顯得挺括有神,沉靜而深意雋永,這款傳統的器型在汪慶紅老師手里擁有了幾分獨特的氣質,無處不吐露出渾厚、柔和的氣息,更是一種大氣風范。整個壺體巧妙地運用了三角形的對照變化,把圈為三角,婉轉生動,富有美學韻律;直流壺嘴卻是沖勁十足,出水爽利,鈕為三角,橋鈕處理渾然天成,為整個壺體增添靈動的一筆。
正面采用玨窯裝飾了“花團錦簇圖”,一只鳥兒立于花枝之上,花朵盡情綻放,與主題交融相映,自然逼真,生動異常!
《思美人》
“日與月,夏與冬,更迭難休;草與木,盛與衰,問美人依舊……”此壺最為獨特的地方就在于壺把的設計和壺身的泥繪。壺把,采用傳統把形,呈正耳式,但細節上卻頗為精巧,壺面的泥繪彩色祥云,祥云邊際,采用金絲鑲嵌工藝,色澤多彩,金線隱隱,令人賞心悅目。
鑲嵌技藝在紫砂壺上的運用,頗為難得,工藝復雜,技藝精湛的老師傅方能掌握其中關巧。
鑲金絲工藝需要在制作紫砂生坯,進行泥繪后,再進行壺身刻槽。刻槽后,才進行燒制,待燒制完成后,再進行嵌絲。往往燒制過程不受人為控制,刻槽深淺都影響成品效果,所以眼前這件完成度如此之高的作品實為難得。
《多子多福》
此件紫砂壺以“多子多福”為主體,原本在人們心中高雅脫俗的紫砂壺一經民俗風情浸潤,更顯生機魅力。溫情的色彩、團圓的造型、耀眼的琺瑯彩裝飾與家喻戶曉的詩文環繞著壺,構成了一幅多彩幸福的吉祥年畫。
在淡淡的鵝黃色壺身中,這樣一幅多彩的年俗畫是非常耀眼的。可愛的孩童稚嫩活潑,他們是生命的希望,在爆竹聲聲中感受生活的喜悅,享受成長的歡樂,是“歸來童稚爭相笑”,是“相守夜歡嘩”,最美不過此時,多子多福是多么美好,為原本沉靜的紫砂壺增添了活潑開朗之氣。壺的另一面則延續著紫砂壺的雅,“爆竹聲四起,新春一歲除”的詩句躍然壺上,繁體字更顯古雅敦厚,金黃色的文字閃著金光,映襯著“爆竹圖”的光輝燦爛。“多子多福”也是文氣的,簡單的一句詩文包含有中國文字的歷史,中國詩文的精彩,壺在兩面之間展現著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