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紫砂壺上釉和不上釉的區別
釉,最早出現于商代。陶器作為日常使用的器具,上釉可以起到保潔、耐用的效果。陶瓷,無論是陶器還是瓷器,皆可上釉。其實就是在陶瓷表面形成一種“玻璃質”,所上的釉與泥胎的膨脹收縮率一樣就行。
紫砂壺始于明朝,紫砂壺與茶葉可以說是水乳交融,它非常適合用來泡茶?,F代用的紫砂壺基本沒有上釉,而在明清時期,民間有嘗試給紫砂壺上釉。但上釉之后,紫砂壺的外觀效果遠不如素胎。而且釉層把紫砂天然透氣留香的特性給阻斷了,所以泡茶時的茶香也沒有那么濃厚。所以從那以后,就沒有人再去研究給紫砂壺上釉。
一旦紫砂壺上了釉,對泡出來的茶有什么樣的影響呢?
上釉就像在陶瓷器的土上穿了一件衣服,上釉的讓人欣賞釉色之美,不上釉的讓人欣賞泥土本身的美。宜興紫砂壺陶藝是后者的代表,而且將泥土的美,泥土的情表現得最為深刻。
談到茶與壺質的關系,壺內不上釉的,這層關系表現得更加明顯,但「得」、「失」間就要從兩方面來說:一是我們使用同一把壺在同一類茶上,用久了,「茶」、「壺」間會有相輔相成的效用,使用過的茶壺比新壺泡出來的茶湯,味道要飽和些。但壺的吸水性不能太大,否則吸了滿肚子的茶湯,用后陳放,容易有霉味。
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使用內側不上釉的茶壺沖泡不同風味的茶,則會有相互干擾的缺點,尤其是使用久了的老壺或是吸水性大的壺。有一次在茶道教室的泡茶考試課上,一位同學使用了一把久泡重火烏龍茶的未上釉陶壺沖泡當天的考試茶─白毫烏龍,第一泡幾乎喝不出是什么茶來。
紫砂壺不上釉,但勝似上釉,色澤變更偶詭,豐盛多彩。如墨砂紫、榴皮、豆青、海棠紅、閃色等等,都是做作本色,樸實渾樸,今俗可憎。 燒敗前的紫砂壺保暖性戰透氣性均非?,F實,非沏茶的幻想器具,社會下稱其“世間茶具稱替首”,并是夸大,紫砂壺泡茶的優點。
至于茶壺上不上釉,這得分情況來做選擇,因為每個喜愛喝茶的人的品味習性都不相同。假如您一直鐘情于某種茶葉的話,紫砂壺可以作為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