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器又是筋紋器,南瓜壺有多考驗匠人的功底
每當看到南瓜壺,我就不由自主地會想起陶淵明《歸園田居》中的一句話:“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田園生活似乎在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越來越遠。而南瓜壺卻在無形中幫我們逐漸找回兒時的回憶。它作為花器又是筋紋器,這樣一把小小的南瓜壺究竟有多考驗匠人的功底?
南瓜壺是宜興紫砂壺花貨類經典之作,乃紫砂藝人從大自然汲取靈感所創制的壺型,帶有一股來自鄉野的清新活潑氣息,經藝人加工,又顯得玲瓏精巧,溫雅可愛。
壺以瓜體為身,瓜蒂為鈕,藤為流把,壺身貼塑莖、須、葉,紋絡逼真細致,瓜棱勻稱飽滿,蓋與身上下貫通,弧線優美,和諧自然。
而紫砂花器的造型,又稱仿生造型,它是取材于自然界的動植物加以取舍、提煉、變形、概括而設計的造型。其關鍵,一是要像。這就要求藝人有較高的捏塑貼塑基本功,比如南瓜壺就要求南瓜的身形藤蔓葉,刻畫得自然逼真、栩栩如生。
二是要巧。作為茗壺必有嘴、把、蓋、的等附件,要精心設計,巧為安排。比如南瓜壺,曲藤為把、卷葉為流、立蒂為蓋,妥貼自然,設計巧妙,毫無斧鑿之痕,堪稱匠心獨運。
三是要美。花器要賞用兼優,便于把玩品飲,又要賞心悅目,要有美感。南瓜壺洋溢著江南田園情趣,充滿了濃濃的泥土氣息,表達了收獲之美,受到大眾喜愛。
南瓜壺時下已發展為大、中、小,高、中、低不同的南瓜壺,泥色也豐富多彩,工藝上瓜藤、葉脈,更加精細,愈發生動。有的藝人還在瓜身上貼上瓜葉,有的還綴以瓢蟲等小昆蟲,使靜中有動,充滿生機,更加情趣盎然。
南瓜壺仿真的天然型態、返璞歸真的自然意趣和深厚的寓意,很容易勾起中國人的田園生活情懷,使人寄興田園,渴望那一份沖淡平和。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無論俗事如何纏繞,紅塵如何煩惱,南瓜壺守望的田園氣息,總能絲絲入扣,熨籍心靈,讓人回到內心深處最質樸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