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有大美——紫砂圓器
紫砂圓器一直講究珠圓玉潤、骨肉亭勻,而且與筋紋器和方器相比,都較為簡單,榮易制作,很多做壺老師開始做壺也都是從圓器開始的,紫砂圓器以簡單有大美來形容著實是再合適不過了。
圓器造型是紫砂茗壺造型體系中最為常見的表現形式之一。它與紫砂方器、筋紋器并存于世,相互輝映,不斷演變、調整、發展,蘊育了漫長的紫砂發展史,創造了“方匪一式,圓不一相”、姿態萬千的茗壺世界。
人們評說一把上好的紫砂圓器茗壺,往往用“形、神、氣、態”四大要素來衡量。四大要素之中關鍵的因素還在于形。形姿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其余三要素。
紫砂圓器茗壺的問世,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在宋代宜興丁蜀鎮蠡墅羊角山古窯遺址出土的殘片復原器中,其間有一件《提梁式圓壺》,但掘出時已缺蓋。
紫砂壺中,光素器可以說是紫砂的原始造型,各種造型都是在紫砂素器上進行創造的。不管是花塑器還是筋紋器,都是以幾何形光素器為創作要素的。紫砂造型的發展,以光素器為主,尤其是圓器,在大量發展的紫砂器中,圓器是最為常見的,圓器的造型講究圓、穩、勻、正。
圓器也有"圓不一榴"之說,圓器的變化有許多,都是隨著壺體的造型特點變化的,圓球形、扁圓形、橢圓形、圓柱形等等,壺體變化多種多樣,其本體身筒與其他配件也隨著形體的轉變而變化,紫砂圓器的大小、高矮、寬瘦都是影響紫砂圓器的線條變化的關鍵,因紫砂圓器由線條構成,而線條的變化都是有其規律的,首先比例要協調,在此基礎上加以創作的,尤其是光素器,更能看出一個創作者的水平。
一把做工上乘的圓器,無論何種形式都需要追求線面輪廓的周正,達到視覺效果的完美。紫砂圓器的造型追求簡練,其點線面的運用和過渡都至關重要,著重表現其素雅、簡約之美。
曲線的處理,以曲、柔的力道之美,展現紫砂弧曲的結構線。看似簡單的線條構造卻是紫砂人賦予其個性,賦予其精神力道,展現紫砂器造型之美的關鍵。經歷了數百年的風霜雪雨縻砂壺以其豐富多彩的造型和經典的形制,巧奪天工的制作技藝,以及實用功能成為世間茶具之首。
歷代紫砂人同心協力,開創出了無數經典的器形,陶人的艱辛幻化成紫砂佳器,以土與火淬煉出紫砂器,綻放光華,更是為后人留下許多珍貴的歷史遺產。
而簡單有大美的紫砂圓器,無疑也是紫砂界內一顆燦爛的明珠。